近日, 銀華、博時、招商等多家頭部基金公司舉辦2023年中期策略會,探討下半年的投資方向。從多場中期策略會傳達出的觀點來看,頭部公募基金對下半年行情普遍持樂觀的態度。談及對下半年各行業投資的看法,不少基金經理認為市場有望迎來“多點開花”的新局面。
行情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
7月11日,銀華基金2023年下半年策略會線上成功舉行;銀華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丹、銀華基金業務副經理、均衡穩健投資部負責人王海峰等大咖云集。7月10日舉行的2023招商基金線上年中投資策略會,招商基金首席研究官朱紅裕、首席配置官于立勇、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等紛紛亮相。稍早前,博時基金成功舉辦了“博時基金25周年高質量發展論壇暨2023年中期投資策略會”。
回顧2023年上半年,伴隨生產、生活回歸正?;?,整個經濟活動比2022年有了巨大的改善。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新興產業也爆發出巨大生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追捧,但大部分行業尤其是和傳統經濟相關的行業走勢較差。公募基金收益率相差也非常大,其中主動權益類產品的頭尾差距約107%。
王海峰表示:“這可能和預期有一定關系,如果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看待,我們迎來了嶄新的2023年,整個經濟活動都會樂觀,只是大家的心態或許還沉浸在去年比較弱勢的狀態中。所以,可能之前對于整個經濟復蘇的程度、企業盈利改善速度的預期有點高,在二季度不達預期的過程中,股價出現了明顯的回調。”
楊丹認為上半年全球資產中權益類表現較好,但國內股票表現在主要國家中排序相對靠后,主要原因是市場對股市及商品經濟的預期過于悲觀,甚至出現了盈利和估值的背離。“上半年表現最好的板塊是主要靠估值驅動的TMT板塊,而公用事業、電力設備及食品飲料等周期和消費板塊雖然盈利表現不錯,但估值貢獻為負,整體表現較弱。”
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權益投研一體化總監、基金經理曾鵬則指出:“說到今年的投資,大家總體的感覺一個字是‘難’。這個難是什么概念,屬于市場看著很熱鬧,但是好像就是賺不到錢,漲得多的不敢追,在底下的發現還有‘坑’。”曾鵬還提到,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收益分化非常大,這說明市場在發生很重大的變化。“不是沒有機會,而是這個機會是少數的,內部差異是巨大的。”
王海峰認為市場行情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今年或是新一輪市場向上的起點。從歷史周期的角度來看,絕大多數行業、公司處于景氣度底部正逐步向上攀爬的階段。在不同的方向上都有賺錢、盈利的機會,因為每個方向上既有估值修復的投資機會,也有企業變革、超預期增長帶來的機會。
對下半年行情樂觀
高陽在博時基金投資策略會上表示,目前我國正處于寬貨幣、穩信用,經濟增長觸底企穩的時期,資產負債表正在修復,中國特有的大市場、大基建、全產業鏈、人才紅利等方面的優勢,讓中國經濟更具韌性和活力。“過去10年,中國企業已在消費電子、家電、新能源等產業領域中,孕育和搏殺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秀公司。接下來,我們還看到同樣將涌現出新一批企業。”
“展望2023年下半年,隨著各項宏觀數據呈現回升態勢,后續穩增長政策將借勢發力,2023年第三季度有望成為本輪A股盈利新一輪擴張的新起點,盈利端對A股構成向上指引,在經歷了2021年-2022年連續估值壓縮之后,目前權益市場,大部分的產業主題方向均處于估值時期的低位和地步位置,后續權益市場面臨盈利改善和估值端逐步修復的機會,在存款利率下行的大趨勢中,權益資產的吸引力將持續增強。” 高陽說。
楊丹認為下半年企業盈利有望邊際改善,疊加當前估值及市場情緒均有較大提升空間,市場或將有所修復,尤其是可以從高質量發展、低估值高股息及低庫存相關板塊中尋找機會。“目前投資者對市場的擔憂不無道理,但國內疫后復蘇情況仍優于海外,下半年的國內經濟和A股市場值得抱以樂觀期待。只要投資標的和方向是正確的,稍微拉長時間的周期還是有望取得理想的投資回報。”
“從歷史周期的角度來看,絕大多數行業、公司還是處于景氣度的底部正逐步向上攀爬的階段。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從歷史估值分位角度來看,依然處于估值低位,具備向上空間的階段?;诖?,我們對2023年下半年甚至2024年的市場很有信心,經濟向上、盈利向上、估值向上是大概率的。當然,過程可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但方向不會改變。”王海峰說。
楊丹也提到在過往歷史中,每當市場預期與實際經濟出現明顯背離,經濟增長預期大概率會逐步回歸到實際經濟趨勢,下半年市場有望溫和修復。“當前成長和價值板塊擁擠度較低且指數估值存在修復空間,后半場行情值得期待。隨著北向資金流入和公募發行改善,消費、新能源及公募重倉板塊有望升溫,明顯分化的風格或將有所收斂。雖然下半年IPO規模及解禁規??赡茌^大,不排除資金分散風險,但也將帶來更多打新機會。”
朱紅裕認為,股票市場在未來半年到一年時間里具備較高的吸引力。極致風格有可能會收斂,未來首先要關注我國經濟本身的庫存周期?,F在市場基本進入庫存周期的末尾階段。如果庫存周期在三季度中后期能逐漸建立,很多行業特別是中下游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開工率會逐漸上升,產業相關的周轉率以及就業情況將逐漸改善。
曾鵬則預計下半年貨幣政策是持續寬松的,利率下行趨勢仍將演繹,可以看到宏觀格局是經濟弱復蘇同時疊加流動性復蘇,有益于權益市場修復,下半年整體趨勢機會將好于上半年。
行業“解碼” 新能源有望回歸
過去幾年,新能源行業曾走出不少10倍牛股,但在2023年上半年這個行業表現不佳,李曉星在策略會上更直言新能源是上半年表現最差的板塊之一,但在下跌過程中估值也逐步跌到了低估區間。“這在景氣度依然持續上行的板塊中是非常少見,情緒冰點遲早會融化,只要新能源的基本面還在持續上行過程中,依然會充滿信心。”
李曉星指出從2022年中開始,新能源板塊的交易就變得非常擁擠,甚至有不少非新能源行業出身的基金經理都涉足其中。但到2022年底,新能源板塊基本到了估值相對合理的區間,據他測算,目前機構對新能源的配置已降至接近標配的位置,估值分位處于歷史低位。因此,李曉星對2023年下半年新能源板塊的表現充滿信心,它依然是未來幾年持續增長、業績能夠持續兌現的板塊。
曾鵬提到,新能源前期調整主要是市場擔心國內外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了,競爭多了,但從全球視角來看,全球新能源汽車在去年剛剛突破10%,工業級的消費品滲透率從10%到50%的速度往往會非???,這個趨勢在未來幾年是非常確定的。他認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80%都在中國,這是深度綁定的,但是跟過去不一樣,投資滲透率剩下30%之后,新能源汽車行業投資的方式從過去強調需求為核心轉移到供給為核心,誰有競爭力,誰就在行業勝出。
“隨著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和光伏、風電滲透率的提升,對于配套設施的需求緊迫性是在增加的。這些行業總的特點就在于它還處于基數比較低、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過程,這些領域未來是具備成長性的,也是值得從長的維度上重點關注的領域。”招商中證光伏產業指數基金經理許榮漫說。
科技成長依然值得期待
上半年,科技領域又爆發出更多引人矚目的板塊,比如大家熱衷的人工智能,它的發展趨勢和遠大空間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今年應該只是爆發的元年,當下這個階段它的股價波動會比較大。但是整個產業方向不會變,優秀的公司會帶來越來越多的產品,兌現到它的收入、利潤當中。所以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優勢企業,相信未來在人工智能行業中,依然可以給大家帶來一倍股、兩倍股、三倍股甚至五倍股的投資機會。”王海峰說。
招商移動互聯網產業基金經理張林表示,AIGC帶來的想象空間非常大,無論是在計算機各行業的深度應用,還是在傳媒領域的拓展,它的應用空間是非常廣的,目前來看產業鏈已經有所反饋,進入下半年到明年,整個趨勢會越來越確定,近期的回調反而是風險的釋放,或許也是潛在機會的聚集。
在楊丹看來,人工智能方向的波動可能加大,短期由于前期漲幅較高有一定的回調和分化壓力,不過中長期行情依然值得期待。其中,電子、計算機、通信、半導體等相關板塊大概率會現升溫,醫療和工業自動化等AI+賽道也值得關注。
低估值高股息、“中特估”、大消費也被看好
從策略會傳出的觀點看,低估值高股息、“中特估”、大消費等方向也被看好。如楊丹表示當前國內外經濟及政策環境都存在不確定性,低估值高股息方向不失為應對變數的優質選擇,其中除國企、央企改革相關板塊外,煤炭、銀行、家電、交通運輸、紡織服裝等去年股息率靠前的板塊值得重點關注。
“盡管需求端的刺激政策或將在下半年有所顯現,但市場對國內需求端仍存在顧慮。反觀國內供給則表現比較樂觀,因此我們不妨將聚焦點回歸到供給端。目前非金屬礦物、食品加工、醫療制造、通用設備、電器機械、基礎化工的部分賽道庫存水平較過往偏低,可以從中尋找機會。”楊丹說。
招商中證紅利ETF基金經理劉重杰指出,國資委提出要對標世界一流,明確提出要提升央企尤其是上市央企科技創新能力、價值創造能力、公司治理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品牌引領能力。已經看到一級市場開始有切實的動作了,有理由相信隨著這些動作的進一步落地,“中特估”應該還會有讓大家覺得眼前一亮的業績或者是股價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