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固收+”基金的業績表現、新產品布局和總規模增長等均呈現良好態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3日(下同),包括混合二級債券型、偏債混合型在內的“固收+”基金產品合計有2380只(A/C分開計算),總規模達1.46萬億元,年內增長600億元。其中,年內實現正收益的產品數量有近1730只,占比72.69%。
多位公募基金經理表示,基于“固收+”基金投資策略的日益豐富和債券市場向好態勢,未來該類產品的數量和規模仍有提升空間。
70只產品年內收益超5%
“固收+”是一種投資策略,由固收和浮動收益兩類投資組成。其中,固收部分是指固定收益,主要投資于理財、債券等產品,而“+”是指提高收益部分,主要投資于基金、股票等。該類產品的投資方式能在平衡風險前提下博取收益,兼顧收益和風險特性,目前產品數量增長迅速。
Wind數據顯示,包括混合二級債券型、偏債混合型在內的“固收+”基金數量已有2380只,截至目前,其中年內實現正收益的產品數量超過七成,具體來看:收益在5%以上的產品有70只;其中,排名前十的產品收益均在7%以上,最高收益可達到23.27%。此外,另有1230多只產品收益在1%至5%之間,成為正收益產品中的“主力軍”。
與之相對應的是,有460只產品年內收益為負,但整體虧損并不明顯,其中,僅有9只產品收益在-5%以下,451只產品收益在0至-5%之間。
此外,在管理規模方面,有18只產品規模均在100億元以上。其中,最高管理規模超過380億元,有6只產品管理規模在200億元至300億元之間,12只產品管理規模在100億元至200億元之間。同時,管理規模在2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的產品有141只,有62只產品管理規模在10億元至20億元之間。
整體來看,“固收+”產品的管理規模出現分化,但從年內總規模增長態勢來看,呈現出良好局面。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固收+”基金總規模已達1.46萬億元,較年初的1.4萬億元增長了600億元,同時,年內新成立產品有80只,發行份額達到527.69億份。
新產品加快布局中
除了已運行的“固收+”基金外,基于對該類產品發展和債市未來投資預期,多家公募基金正在加快布局新產品。Wind數據顯示,目前正在發行的“固收+”產品有16只,包括12只偏債混合和4只混合二級債產品;而從封閉期限來看,6個月持有期和一年持有期各自占據半數。
值得一提的是,多只新布局的“固收+”產品在投資策略上均進行了豐富,由此前的單一權益和固定投資策略向多策略邁進。嘉實基金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傳統的“固收+”策略多是大類資產配置視角,單一資產、單一策略來應對市場波動,但很難避免影響投資體驗,為了更好滿足投資者對低波動類理財產品需求,新布局的“固收+”基金開始采用多策略、多資產模式,為投資者提供“方舟般”體驗。
一方面是“固收+”基金在自我進化來滿足投資者需要,另一方面是機構認為未來債市投資仍有明顯機會。銀華基金養老金投資管理部投資副總監、基金經理賈鵬向記者表示,由于海外經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下半年國內經濟大概率將溫和修復,而純債投資可能相對偏震蕩,策略上應偏重較為穩定的票息收益;同時,需要關注信用風險和逆向配置,既要避免過多信用風險下沉,以配置中高等級信用債為主,又要適當進行逆向操作,例如當債券收益率上浮時,適當小幅增加配置。
“預計下半年經濟或將延續溫和修復態勢,在此背景下,‘固收+’產品也將在市場波動中繼續成為投資者的最佳選擇。”賈鵬表示,尤其是在債券收益率下行后,適當將部分資產配置轉移到“固收+”產品中,有利于提升資產配置穩定性。
此外,銀河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經理張沛也表示,就全年來看,今年相關政策是有利于固收類資產表現的。“目前對債市還是保持謹慎偏樂觀,下半年債券市場或依然有下行空間,但在今年二季度債券上漲后,繼續下行幅度與可持續的周期很難判斷,做好應對而非預判可能是下半年債市需要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