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A股上市險企近日披露的上半年保費數據統計,6月份,上市險企的保費收入(文中保費皆為原保險保費)增速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壽險保費收入表現亮眼,人保壽險同比增速最高,達84%。
業內人士認為,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壽險保費收入增長較快,與銀行利率下調、預定利率3.5%的保險產品將下架的預期等內外部因素相關,下半年預計財產險保費增長將繼續保持平穩,人身險保費增長則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壽險保費表現亮眼
上半年,A股上市險企共取得保費收入約1.71萬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6月份各險企保費增長速度進一步提升。
具體來看,6月份上市險企的總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中國太保26%、新華保險24.2%、中國人壽18.3%、中國人保17.9%、中國平安12.9%,各上市險企的保費增速均繼續抬升,行業延續向好態勢。
五大上市險企中,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只經營人身險業務,其他3家為綜合性上市險企,同時經營人身險和財產險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從綜合性上市險企來看,6月份,其人身險保費同比增速皆高于公司整體保費收入。其中,人保壽險、太保壽險和平安人壽保費收入同比分別增長84%、39%和22.8%,這說明6月份上市險企的人身險業務收入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險企整體業務保持良好增長,尤其是壽險保費增長較快,主要受幾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受預定利率3.5%的保險產品將下架的預期影響,出手配置保險產品尤其是增額終身壽險的消費者增多,帶來相關保費上漲;二是受銀行利率持續下調等外部因素的影響,盡管保險產品收益率不能和銀行利率簡單對比,但后者是重要參照;三是各險企加大了營銷力度。
此外,陳輝認為,上市險企人身險保費快速增長,還體現出人身險改革發展成效進一步顯現。
例如,上半年,中國平安的壽險個人業務新業務保費收入842.5億元,同比增長30%;太保壽險代理人渠道新保業務保費收入約194.39億元,同比增長31.9%;人保壽險長險首年保費約418.68億元,同比增長14.6%,其中,期交首年保費約216.3億元,同比增長49.9%。長險首年保費是新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各險企披露的細分數據有一定差異,但相關細分數據皆能反映出壽險改革成效。
不過,近期隨著預定利率3.5%的保險產品逐漸退出市場,人身險短期業績可能受到一定影響。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預計,下半年人身險較難延續上半年的增速,險企面臨著轉換產品和需求提振的挑戰。
車險保費穩健增長
從上市險企的財險保費收入來看,增速分化明顯。業內人士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各險企在非車險業務上的策略差異所致。
具體來看,6月份,各上市險企的財險保費同比增速分別為:太保產險10.1%、人保財險10%、平安財險2.6%。
從財險公司具體業務來看,在車險領域,今年業界關注的是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擴圍后的影響。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的浮動范圍由(0.65,1.35)擴大到(0.5,1.5),并分別于4月28日和5月27日分兩批實施(業界稱“車險二次綜改”)。在車險二次綜改實施后,行業車險保費整體保持穩健,市場競爭較為理性。北京地區一家財險公司車險負責人告訴記者:“自主系數區間擴圍后,保險公司車險自主系數的設定大多維持原狀,沒有進行大幅調整,直接把系數調到0.5的少之又少。”
數據顯示,上半年,各險企的車險保費增速相對穩健,太保產險、平安產險和人保財險車險保費同比分別增長5.4%、6.1%和5.5%。同時,從車險保費占比來看,上半年,平安產險的車險保費占比最高,為65.8%,太保產險次之,為48.4%,人保財險最低,為45.2%。周瑾認為,從財產保險的整體業務結構來看,預計非車險占比還會進一步上升。
國泰君安發布的研報認為,以人保財險和平安產險為代表的險企更加注重承保盈利,上半年均主動放緩虧損業務增長速度,優化業務結構。
從綜合成本率來看,國聯證券認為,今年上半年在汽車出行恢復正常,車險市場競爭有所加劇等因素的影響下,預計上半年財險整體綜合成本率同比將有所上升。展望未來,國聯證券認為,當前,財險行業已經步入了精細化管理紅利釋放期,頭部公司的綜合優勢有望進一步凸顯,其綜合成本率指標優于同業。